浅析小反刍兽疫
羊小反刍兽疫也称羊瘟、假性牛瘟,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,以发热、口炎、腹泻、肺炎为特征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。
传染源多为患病动物及其分泌物、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草料、用具和饮水等;该病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,感染途径以呼吸道为主,饮水也可以导致感染;
潜伏期一般为4—6天,长可达到21天。突然发热,发热的第2-3天体温达40—42℃,病羊死亡多集中在发热后期;发热症状出现后,病羊口腔粘膜轻度充血,继而出现糜烂;病初有水样鼻液,此后变成大量的粘脓性卡他样鼻液,阻塞鼻孔造成呼吸困难,鼻内膜发生坏死,眼流分泌物,出现眼结膜炎;多数病羊发生严重腹泻或下痢,造成迅速脱水和体重下降。
该病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,以免疫注射加对症治疗;为减少羊农的损失,提出以下建议:
一、首先在引进羔羊后用聚维酮碘等消毒剂全面消毒——羊体、羊舍、饲槽、饮水槽及所用器具。
二、必须勤观察,确定没带来病毒和没发病的情况下才能免疫注射小反刍兽疫疫苗,如带病毒羊注射疫苗极易诱发病情和加重病情。
所属分类:
关键词: